首页 >> 滇边蒲桃

理想何时照进现实中药材种植业面临重重困境褐果枣

发布时间:2022-07-22 12:14:46 来源:龙门农业网

理想何时照进现实中药材种植业面临重重困境

全球对草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。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草药产出国,目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100多万亩,常用品种的种植基地有430个,年产中药材接近900万吨。一些传统的药材主产区,都把中药材种植业列为当地的支柱产业。

然而,就是这样一个发展前景一片美好的产业,“科学技术”这个“第一生产力”却还远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,中药材从种到收仍在沿用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,种子退化、土地重茬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药农。近日,有关专家再次强调,中药材种植业面临的种种困境,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市场的开拓形成了全方位的制约。

采收机械化难以实现

“每当枸杞果实成熟期间,劳动力价格就会暴涨,以前一天一个工是三五十元,后来涨到七八十、一百多,现在一天一个工已经突破150元了。”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卫权对记者说。据王卫权介绍,目前枸杞采收还无法做到机械化,完全靠人工采摘。而且,由于年轻人都外出打工,采收枸杞的几乎都是留守在家的老年人、妇女和孩子。“采收期间劳动力不足造成的直接后果是第一茬剩果,而第三茬由于没人采收基本就烂在地里了(注:枸杞一年结果三茬)”。

王卫权谈到,像枸杞、菊花这样采摘果实、花、叶类的中药材,目前基本都靠人力,机械化很难实施,机械手也无法采收。“日本研制出了光敏机械手,可以辨认出成熟的果实,实现果实采摘的机械化,但研发成本极高,农民根本承担不起,难以推广”。

“去年我们研发了当归采收设备,药农看到自动采收也觉得很好,但是无力承担费用。”王卫权举例说,现在已经有几个中药材品种的机械化做得较好,比如内蒙古赤峰种的桔梗和北沙参,相对比较联片,科研人员研究出的一种小型采挖设备,把人工从原来的“一锹一锹去挖”中解放出来。国家在2011年就对河南温县的铁棍山药种植进行扶持,其中一个方向就是发展机械化。山药的人工采挖劳动力很贵,因为山药很长要挖两米多深,机械化也很难做到。温县的山药种植企业在国家的扶持下,改良了一种日本进口的小型挖掘机,很好地实现了山药采挖的机械化。但王卫权认为,机械化的推广需要有实力的企业与科研单位对接,国家从产业政策方面给予重点扶持,这样科研成果才能推广,机械化程度才能提升。

不只是收获,药材的播种和移植环节,大多也是以人工为主。如贝母的播种及党参、当归的育苗播种,都需要人工进行。这是因为,要实现机械化播种,需要根据不同作物种子的千粒重、形状,以及株行距、播种量、亩保苗株数、播种深度等进行播种机的研究改造,还要考虑到穴播、条播、种植密度、播种深度等等问题。

此外,品种繁多、种植规模分散也是造成中药材种植机械化程度低的一个重要因素。据统计,我国63%的中药材资源分布在西部地区,80%以上的中药材种植面积是由种植专业户来投资的,这部分药农的种植面积基本都在100亩以下,其中绝大部分是几亩、十几亩。

“中药材不像小麦这样的农作物,有人专门研究它如何采收,研究中药材的很少。”王卫权说,“机械化程度在中药材种植方面困难比较大,如果未来不研究机械化发展,源头成本尤其是人工费用就很高,药材价格就会居高不下。”

“农民用的生产资料怎么样实现用现代化手段替代传统的方式,而且,现代化手段的成本如何去对接农民的可接受能力,这是一个应该引起关注的问题。”王卫权强调。

重茬问题仍是“老大难”

重茬问题是困扰中药材种植业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了。“绝大部分根、茎类药材都存在重茬问题,比如地黄,一般种植一年后必须换地,否则第二茬地黄的产量只有第一茬的30%~50%,如果再种第三茬,几乎没有产量。”北京时珍中草药技术研究所所长周成明表示。

据了解,人参、三七、西洋参等也都存在上述问题,在一块土地上只种一茬就不能再种。这些特性也导致了GAP认证中的一个难题:有些品种无法在一块通过GAP认证的土地上长期种植下去,而必须倒茬换地。“第一批通过GAP认证的80个品种中就有人参,但当初通过认证的人参基地现在恐怕已经找不到了。”王卫权说,人参30年一个轮作期,采收完后的地块就不能再种人参了。

资料显示,河北安国周边的土地比较适宜种植祁黄芪,1991~1992年时,祁黄芪的栽培面积高达数万亩,但是由于连续种植,地力下降,黄芪的根皮上均长了斑病,严重影响到其产量和品质。到2003~2004年,祁黄芪的种植面积缩小到只有几千亩,黄芪的产区迁延到了山东的文登、荣成一带及陕西、甘肃等西北地区,祁黄芪的品牌也快消失了。甘肃岷县的当归、文峰的党参也存在这种情况,由于重茬问题无法解决,道地产区只好向周边迁延。

“对于中药材种植中的重茬问题,科研人员也从很多方面如微生物、自毒(分泌对自己有毒的物质)现象、土壤问题等做了研究,但是很难,不是一两个支撑计划就能解决的,还需要时间。目前从对人参的研究来看,好几个研究项目都没有解决这一问题,包括用一些有益菌、占位性菌,以生物防治的方式进行研究。”中国医学科学院广西药用植物研究所副所长马小军研究员说。

马小军表示:“种植人参、三七都得砍树搭棚。东北本来植被覆盖很好,现在种过人参的地方都很难看,林业损失很大。如果能够解决重茬问题,在一块地上实现连续种植,对环境保护的意义也非常大。”马小军说,重茬问题主要是各种病如休根病等导致的。现在农业上对有些虫害采用生物防治的办法,可以少用或不用农药。比如用一些有益至少是无害的菌把位置占了,有害菌无法生长(占位性菌)。但在药用植物上,因为种植面积太小,成本问题成为应用的难点。

种源研究保护进展缓慢

发展中药材种植业,首先要有好的种源。但是,由于很多中药材品种中的野生药材已经基本绝迹,所以种源也就成了问题。即使有良好的种源,经过连续几代的种植也会出现退化现象。如地黄、丹参、板蓝根、人参等,人工栽培已有成熟的栽培品种,但分化、退化严重。研究种子种苗的纯正性是目前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。

马小军说,面对种质退化,需要采取复状技术、育种技术等。“种子杂化后很多性状缺失,有效成分的含量和产量会下降,这就需要去杂纯化,把不好的淘汰掉,选择好的留下。但是,一代一代的提纯需要很长时间,这些工作育种科学家正在做,我们也花了很多时间在研究。”

要解决这些问题,单靠企业以及农户显然不行。专家认为,保护中药材种质资源,需要建立专业的中药材种子培育基地,采用运营农粮作物的方式,这样才能实现中药材的规模化、专业化运营。同时,野生中药材是研究中药材生物特性的最佳标本,要对现存的野生中药材进行特别保护,以维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。此外,还要建立种子种苗的质量标准。据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陈士林教授介绍,我国栽培的近160种中药材,基本还停留在使用农家品种或混杂群体的阶段。培育并经过审定或鉴定出品种的中药材仅有枸杞、红花、地黄、柴胡、五味子、人参等20余种,绝大部分中药材种子还没有质量标准。

找工作

安阳人才网

招聘网

防城港人才网

招聘网

友情链接